郭象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82页(1092字)
【生卒】:252—312
【介绍】:
西晋名士,玄学家。
字子玄。河南(今洛阳)人。少有才理,好老、庄,善清言,时人誉为“王弼之亚”(《世说新语·文学》注引)。长于议论,王衍称“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晋书·郭象传》)。
常闲居,以文论自娱。后辟为司徒,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
哲学上,提出“独化”论,认为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绝对独立,毫无条件的:“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掘然自得而独化。”(《大宗师注》)否认事物之间的任何联系,“夫死者独化而死耳,非夫生者生此死也。生者亦独化而生耳。
独化而足,死与生各自成体。”(《知北游》注)主张万物“自足其性”即是逍遥,“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则逍遥一也。”(《逍遥游》注)并用“独化论”否定各种传统本体论。如否定庄子的本根论,认为“歘然自生非有本,歘然自死非有根。”(《庄子·庚桑楚》注)否定董仲舒以天为本的观点,认为天是万物之总名,不是万物之本体;反对王弼、何晏以无为本的观点,认为“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有云未生,又不能为生。”(《齐物论》注)把摆脱“有待”而达到“无待”作为“独化”的最终目的与归宿,认为“卒至于无待,而独化之理明矣。”(同上)在“有待”阶段,“物物自分,事事自别”(《齐物论》注),事物间因彼此独立毫无联系而无是非可言,并因此提出“理无是非”(同上)的相对主义命题,否认真理的客观属性。在肯定道家思想的同时,又肯定儒家思想,合二教而为一。
认为“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逍遥游》注)反对把“无为”解释成“拱默于山林”,认为“无为”乃是“率性而动”,“上之无为则用下,下之无为则自用。”(《天道》注)有为即无为,无为即有为。郭象在《庄子》注中表现出鲜明的无神论倾向,即他的“天道自然”及“造物者无主”的思想。他说:“无者,万物之总名也,莫适为天,谁主役物乎?故物自生而无所出焉,此天道也。”(《齐物论》注)这里的天是自然的天,是万物的总称。
万物之上没有驱使他们的主宰,万物是自然生成的,这就是天道。他还说:“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同上)这不仅揭去了笼罩在“天”上的神秘主义的外衣,更否定了“天”是“造物主”的神学说教。这些思想对无神论批判关于“天”的各种神学的说教,是极为深刻的理论,也是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晋书》卷50有传。
其着作除《庄子注》完整辑于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外,《论语体略》、《老子注》、《致命由己论》等均佚。部分佚文散见于皇侃《论语义疏》及《道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