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273页(745字)
【生卒】:1865—1898
【介绍】:
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早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
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在浏阳倡立学社。1896年入资为江苏候补知府,在南京候缺,着《仁学》。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设立时务学堂。次年又倡设南学会,办《湘极》。
8月被征入京。旋任四品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参预康有为主持的维新变法。戊戌政变发生,与林旭等六人同时被害,称为戊戌六君子。临终前,在狱中书题壁诗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上册。)哲学思想糅合了儒家与佛家、中学与西学、科学与哲学等,其基本范畴是“以太”和“仁”。提出“以太”为世界物质本源的学说,认为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关联、变化、结合和依存,都是“以太”的作用,并把“以太”这种沟通世界为一整体的作用叫做“仁”。他尖锐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纲常名教,要求“冲决”一切“网罗”。
又能诗,所作富于爱国精神,风格雄健。在《仁学》中,他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认为理想社会与《礼运》“大同”相类,“公天下”,“其财均”;人们“各遂其生,各均其利”,“有天下而无国也”,“人人能自由”;“畛域化,战争息,猜忌绝,权谋弃,彼我忘,平等出。”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建立普遍的劳动、生活的权利和公平的分配制度,消灭了国家,人人自由、和平,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均贫富,平贵贱,普天之下成为一家。
虽然谭嗣同这种理想是建立在普遍的人类理性基础上,没有具体的可行办法,但毕竟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社会的愿望。
《清史稿》卷464有传。
着作编入《谭嗣同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