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280页(860字)
【生卒】:1879—1942
【介绍】:
现代政治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安徽怀安(现属安庆市)人。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
光绪二十二年(1896)中秀才,早年留学日本,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15年,在上海主编《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
“五四”运动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担任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三、四、五次大会总书记。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被开除党籍。
1942年于四川江津病故。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大力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大量撰写评论孔子、孔学的文章,从现代经济生活和现代伦理关系上论述孔教之道不适合于现代生活,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封建迷信和儒学崇拜、尊孔复古论调。反对袁世凯等人利用孔学复辟帝制的活动。
基于对国家前途的关注,陈独秀批判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思想。“全国人民以君主之爱憎为善恶,以君主之教训为良知。生死予夺,惟一人之意是从。人格丧亡,异议杜绝。
所谓纲常大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而民德、民志、民气,扫地尽矣。”(《独秀文集》卷1,第33页)。几千年封建遗毒危害国家、人民,罪魁祸首就是儒家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学说。陈独秀主张彻底抛弃孔学,认为人类社会是变化的,儒家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现代社会生活全不相容。孔学是维护专制政治的,故“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独秀文集》卷1,第167页)。强调不应尊重没用的东西,尤其不应当崇拜偶像,而应该尊重有用的东西。为了彻底批判以孔学为代表的封建思想及伦理道德,他认为还必须对封建文学和文言文展开进攻,遂大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对孔学的攻击较之前人猛烈而彻底,所以在长期受孔子思想禁锢的人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但对孔学的“全盘否定”的观点有片面性。陈独秀一生着述颇丰,已见约1500多篇,主要见于《独秀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