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形而上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3:06:1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502页(883字)

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

指无形的或未成形质的东西。与“形而下”对指。《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此言主旨在从“道”、“器”的相对特点说二者的差别,指出其差别在“形而上”与“形而下”(并非是给“道”、“器”下定义)。谓“道”是无形的,是先于“器”的规律、法则;而“器”是有形的,是后于“道”的具体事物。即“道是无体之名,形是有质之称”(孔颖达疏)。

后儒对“形而上”、“形而下”的解释,颇多分歧。三国魏王弼以“无”为“形而上”,以“有”为“形而下”。

唐李鼎祚认为,“形而上”为用,为道,“形而下”为体,为器,从“体”、“用”的关系,“道”、“器”的关系方面加以阐述,主张二者密不可分。

孔颖达以无体无形为“形而上”,有质有形为“形而下”,认为“形而下”来源于“形而上”。在宋明理学中,“形而上”与“形而下”成为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就二者的区别与关系的争论成为社会思潮。北宋张载以“大德教化”这些无形迹之物为“形而上”,以礼义道德与行为规范这些有形迹之物为“形而下”。

程颐则说:“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形而上者则是密也”(《二程语录》),认为“道”具有“密”的性质,是“形而上”者,是它生出“形而下”的“气”来。南宋朱熹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是“理”与“器”的关系,是“生物之本”与“生物之具”的关系。形而上者无形无影,形而下者有情有状。

“阴阳,气也,形而下者。所以一阴一阳者,理也,形而上者也。

道即理之谓也。”(《朱子语类》)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认为,“形而上”是未成形的事物,即“器之隐”,“形而下”是已成形的事物,即“器之显”。他强调二者的依存,认为不可能有脱离“形而下”而独立存在的“形而上”,“器而后有形,形而后有上”(《周易外传》卷5)。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曰:“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阴阳之未成形质,是谓形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器言乎一成而不变,道言乎体物而不可遗。

”戴氏谓,道在形之前,故谓“形而上”;器在形之后,故谓“形而下”。

上一篇:两仪 下一篇:否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