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君人者将昭德塞违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3:15:1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531页(436字)

作为一个国家的国君,他执政的原则应该是发扬社会的美德,而禁止一切违反道德的行为。

语出《左传·桓公二年》。这句话阐述的是儒家的为君之道和儒家的德政思想。这一年,宋国太宰华父督杀宋殇公,立宋庄公。

华父督为得到各诸侯国的谅解,先后向鲁、齐、陈、郑等国施行贿赂,送鲁以郜大鼎,鲁桓公派人从宋国取回大鼎,并命令放在太庙之中。鲁大夫臧哀伯认为接受华父督贿赂是非礼的,坚决反对,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令昭德以示子孙。”臧哀伯语重心长地提出,一个国君在处理善恶是非问题上,要考虑到其结果会在百官中会产生何种影响。一定要发扬美德,杜绝恶行,以教育子孙后代。作者在这里宣扬了儒家的德政思想。认为德政是建立国家的根基。《哀公二十四年》记载郑子产也说:“德,国家之基也”。伦理道德,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直接影响到政权的存亡兴衰的。道德是有阶级性的,每个阶级的道德都反映了本阶级的阶级利益。

儒家重视道德教化的思想是可取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