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合内外之理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3:50:2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637页(495字)

朱熹对格物致知的一种解释。

意谓格物致知就是要使内心的天理与外物之中所体现的天理相合一。语出《语类》卷十五。朱熹在论述格物致知时提出:“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的命题。他认为格物致知就是“推极我所知,须要就那事物上理会。致知是自我而言,格物是就物而言。若不格物,何缘得知?”(同上)“推极我所知”,是讲要尽量发挥人的认识能力;“就那事物上理会”,是要理会那事物所体现的天理。

也就是要使人内心的天理与外物之中的天理相互得到印证。有人问他:“格物须合内外始得?”他说:“他内外未尝不合,自家知得。

物之理如此,则因其理之自然以应之,便见合内外之理”。他举例说:“见生不忍见死,闻声不忍食肉,非其时不伐一木,……此便是合内外之理”。(同上)可见“合内外之理”也就是把自己的心与外物之理沟通。朱熹强调合内外之理的重点,在于领悟封建的仁义礼智道德。

他说:“如今说格物,只晨起开目时,便有四件在这里,不用外寻,仁、义、礼、智是也”。封建伦理纲常既是天理的核心内容,又是“天下之众物”。

合内外之理的重要目的,就是接受封建礼教的熏陶、教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