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王霸之辨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3:51:47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642页(717字)

即王道霸道之辨。

王道通指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哲学;霸道则指国君凭借威势,利用权术、刑法的统治政策。在中国哲学史上,儒家主王道,道法两家主霸道。

到宋代邵雍提倡皇、帝、王、霸之说,由此而有王霸之辨。

朱熹认为,只有王道才能去尽人欲,复全天理。他以帝王心术的邪正把中国历史分为两大段:夏、商、周三代帝王心术正,天理流行,是王道政治;三代以后帝王心术邪,人欲横流,是霸道政治。他说:“夫人只是这个人,道只是这个道,岂有三代、汉唐之别?但以儒者之学不传,而、禹、汤、文、武以来转相授受之心不明于天下,故汉唐之君虽或不能无暗合之时,而其全体却只在利欲上,此其所以尧、舜三代自尧、舜三代,汉祖、唐宗自汉祖、唐宗,终不能合而为一也。”(《答陈同甫》,《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所谓“尧、舜、禹、汤、文、武以来转相授受之心”,是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心传,朱熹认为这个心传没有为三代以后的帝王所接受,人心没有服从道心。他说汉高祖刘邦的心已有“私意”,而唐太宗李世民以晋阳宫人侍高祖,是致其父于必死之地,还杀死其兄,都是“假公义以济私欲者”(《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六),“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答陈同甫》,《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所以,汉唐都是霸道政治。

朱熹认为,三代以来,天理逐渐丧失,人欲越来越严重,人心每况愈下,道德品质愈来愈差,历史是倒退的。朱熹的王霸之辨继承了孟子的王霸思想,但又有很大不同。孟子是以导源于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仁政论王道政治的。邵雍从道德角度论历史,朱熹继承邵雍的皇、帝、王、霸论,简化为王霸说。

从天理人欲的角度论述“王霸之辨”是朱熹的创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