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肥力

书籍:苏联农业经济学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8:45:19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农业出版社《苏联农业经济学词典》第242页(531字)

利用组织-经济因素提高土壤的肥力。

这类因素有:选择作物,挑选品种,严格遵守整地、播种和栽植作物等最佳农时,农活质量,耕作技术和其它因素(如在施用同样定额的有机肥和化肥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较高效果。例如,米罗诺夫学院培育的冬小麦品种,可为国家多生产几百万公担谷物。

推广无犁壁耕作,使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约25%等。

广泛利用复种,推广缩短生长期的新品种和类似的组织因素,对提高经济肥力有着重要意义。

据专家估计,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50%是由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人工肥力的因素),25-30%是由于改进了耕作技艺,20-25%是由于推广育种方面的成就(经济肥力的因素)。

农业生产在跨单位协作和农工一体化基础上的专业化和集中化,完善劳动组织形式,开展社会主义竞赛,都会影响经济肥力的水平。

经济肥力的扩大再生产,是以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表示的,即以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产值、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总收入和纯收入等指标来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