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海洋大辞典

次生冰

书籍:海洋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2:19:03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海洋大辞典》第80页(613字)

按晶体结构分类划分的一种冰型(简称S类冰)。

S1冰:在温度梯度大或小的平静水域中形成。如果冰层受到压力作用,则扰动水面的冷凝晶核笔雪凝晶核也可偶尔形成。冰晶平行热流方向生长,常呈柱状。由于冰粒在生长中,定向晶粒取代了那些不定向的晶粒,从而冰的粒径随着冰厚的增长而增加。

C轴优选方位在整个冰层内始终垂直冰面。粒径一般从粗粒到极粗粒。

晶粒的长轴方向取决于相邻晶粒的相对方向。它不会在海洋中出现,但在流速缓慢的湖泊、水库和河流中均能出现。

S2冰:形成环境与S1冰相同、C轴优选方位平行冰面。粒径随深度增长而增加,并与S1冰相比增加速率大。冰在5-20厘米厚的生长中,C轴结晶方位随深度连续变化并趋向平等冰面。在5-20厘米以下的冰层,C轴优选方位完全平行冰面。

冰的粒径大小不等。S3冰:C轴优选方位平行冰面并在S2冰的基础上发展成共线的柱状冰。

因而,它出现在厚冰层的底部,一般存在于终年冻结的湖冰或很厚的海冰及北极冰岛中。

S4冰:是扰动水域中形成的冰凌,然后在次生冰层下冻结。

晶粒的形状是等轴和板状。粒径从细粒到中粒,并与初始冰凌的年龄有关。

晶粒的边界形状不规则,且C轴随机分布。这种冰既可在冻结时糊状冰凌的海面形成,也可在河流和水流受扰动的湖泊、水库中出现。

S5水:糊状冰凌在排出水分后再次冻结形成。冰的粒径范围是细粒到中粒。晶粒形状为粒状。冰的密度小,但不低于0.4克/厘米3

上一篇:大黄鱼 下一篇:海洋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