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盐度标度(1978年)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海洋大辞典》第563页(1137字)
表征海水中含盐量的一个标度。
即用一高纯度的KCl试剂用重量法配制成的溶液与15℃时其氯度为19.3740×10-3的国际标准海水的电导比为1时的KCl溶液。该实用盐度的标度为35.000×10-3。
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盐度定义曾作过几次修订,1902年首次建立的盐度定义为:“1千克海水中的溴和碘全部被当量的氯置换,而且所有的碳酸盐转变成氧化物之后,其所含的无机盐的克数。”以符号“S‰”表示之,单位为克/千克。由于采用化学重量法测定盐度,操作繁杂,需时较长,不适于海洋调查。为应用方便,基于海水组成的恒定性原理,改用化学容量法测定氯度(Cl‰)之后,再通过氯度与盐度的关系式(S‰=0.030+1.8050C1‰)计算出盐度。
此法曾使用过65年。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电导盐度计的研究和进展,电导法测定盐度比氯度法更为准确和方便。
1966年海洋学用表和标准联合专家小组(JPOTS),根据海洋学家对几个大洋和一些海区的海水样品的氯度和电导率的测定结果,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为保持历史资料的统一性,提出了盐度和氯度的新关系式(S‰=1.80655Cl‰),并推荐下列多项式为海水盐度的新定义,即1966年电导盐度(1969年正式使用)
S‰=-0,08996+28.29729R15+
-+-
式中,R15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和15℃条件下,某一海水样品电导率与盐度为35.000‰标准海水电导率的比值。
但此定义缺乏严格一致的35.000‰盐度基准,而且还受海水离子组成的影响,不能精确确定海水盐度的相对变化。
另外电导盐度相应的国际海洋学用表,也不包括10℃以下的盐度数据。为克服上述之不足,1978年JPOTS推荐了实用盐度标准。
实用盐度通过下列方程由K15来确定。
S=a0++a2K15+++
式中:a0=0.0080,a1=-0.1692,a2=25.3851,a3=14.0941,a4=-7.0261,a5=2.7081
∑a1=35.0000
盐度范围2≤S≤42
1978年实用盐标是采用可复现的标准氯化钾溶液作为基准定义盐度,使盐度与氯度无关,与海水组成成分无关。
但实用盐度的通用标准仍为标准海水(以氯度19.3740‰的国际标准海水作为实用盐度S=35.0000的固定参考标准),后者除标有氯度值外,尚有K15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