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历代赋辞典

王安石

书籍:历代赋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8 02:05:1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历代赋辞典》第1366页(1312字)

【生卒】:1021—1086

【介绍】: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

他少好读书,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志趣。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

历鄞县知县、常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等。任内曾试行一些改革,颇有治绩。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政治革新主张,虽未被采纳,但影响巨大。神宗熙宁二年(1069)擢参知政事,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积极推行新法,抑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特权,限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王朝统治,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由于遭到保守派阻挠,新法并未很好贯彻。

熙宁七年(1075)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再相,次年再罢。晚年退居金陵,潜心于学术研究和歌创作。

元祐元年(1086)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

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治学和创作均与其政治生活紧密相连。在思想意识上,为打击保守派给变法树立理论根据,曾与其子雱及门人修撰《诗》、《书》、《周官》三经新义及《老子注》等,在学校强制推行,此即所谓“新学”。在文学创作上,则主张“务必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因此,所作多描写现实生活,反映政治抱负,表现“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其文多政治性学术性论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箚子》《答司马谏议书》等,皆为其变法服务;《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等,重在论述治学之道;《读孟尝君传》、《书刺客后传》等,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亦有鉴戒意义。文章逻辑严密,说理透辟,语言简洁,概括有力,风格拗折峭劲,独树一帜。

其诗今存1500余首,退居江宁以前的诗,多数属于政治诗,把他长期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的感受和渴望济世匡俗的抱负写进诗里。政治诗中,抒发爱国感情的诗篇占有一定比重,以咏史和怀古为题材的诗篇中也颇有传诵之作,皆有感而发,寓意深刻。

王安石退居江宁后,思想上十分矛盾。一方面,他继续关心新法,写作歌颂新法成效的诗篇,如《歌元丰五首》、《元丰行示德逢》、《后元丰行》等。

另一方面,由于神宗对推行新法愈来愈动摇,王安石处境愈来愈困难,他不得不借助佛理来解脱自己的精神苦闷。如《示宝觉三首》、《示无着上人》、《寓言三首》等。

此外,他寄情山水,陶冶性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其中如《南浦》、《染云》、《北山》、《泊船瓜州》等都是古今公认的佳作。

王安石的赋,篇幅多很短小,不像他的某些诗文那样直接表达了他的政治见解,但是透过咏物和抒情,也反映了他的思想、性格的某些侧面。

如《赋》,虽说艺术上并不高明,但赋中所赞美的龙德,正是作者一生的出处大节,故就其含义的精微来说,是可取的。

他的《释谋》、《历山赋》和《思归赋》也反映其思想的某个侧面,且写得含蓄不露,像他的某些抒情小诗一样。

上一篇:梅尧臣 下一篇:历代赋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