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历代赋辞典

恻隐古诗之义

书籍:历代赋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7:50:2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历代赋辞典》第1224页(523字)

这是班固屈原、荀卿辞赋的基本评价,认为它们都合于《经》的基本精神。

语出《汉书·艺文志》:“春秋之后,周道寖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都侧隐古诗之义。

”说屈原、荀卿的辞赋合于《诗经》六义,首先是合于《诗经》的“风”义。《毛诗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屈原、荀卿的辞赋虽都是抒忧愤、诉不平之作,但都可纳入《诗经》“风刺”的范围,他们对上进行讽喻,采取了含蓄、隐约、委婉的方式,并没有突破“主文而谲谏”的原则。其次,屈原、荀卿的辞赋符合《诗经》“变风、变雅”的精神。

《毛诗序》说:“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屈原、荀卿生当战国,都受谗贬废,其辞赋可谓乱世之作,对社会统治者表示了怨愤和揭露,但班固认为其作“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序》),虽有怨刺,却不失其正,没有违背封建礼义道德。班固肯定失志贤人屈原、荀卿的辞赋,只是把它解释成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教,合乎儒家礼义道德的规范,并不是肯定它“穷极而怨”的战斗精神。

上一篇:贤人失志之赋 下一篇:历代赋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