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笔而腐毫
书籍:历代赋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7:51:4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历代赋辞典》第1236页(498字)
作家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化为意象,再把意象落实为语言,成为文学作品,要有一个提炼、转化的构思过程,这个过程完成的快慢速度因人而异,于是表面上呈现出下笔有快慢的现象。
西汉最伟大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属于下笔慢的人,刘勰把他列入“含笔而腐毫”的类型之中(《文心雕龙·神思》),说他笔上含着墨还在苦思冥想,用心琢磨,直到手中的笔毫腐烂了才落笔成文。这当然是一种形象的夸张,不过也说明了司马相如创作的特点。
《汉书·枚皋传》这样记载:“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西京杂记》也说:“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一般说文思敏捷,思路清晰,就会当机立断,挥笔而就。文思迟钝,思路阻塞,就临翰而犹豫不决。
但司马相如下笔慢,不是因为他文思迟钝,而是因为他需要积累资料,酝酿新意,雕琢辞藻,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相如)制作虽甚迟缓,而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汉文学史纲要》)司马相如构思之慢与那种学识浅陋、文思混乱而久久不能成文的慢是根本不同的。
上一篇:贾谊《鵩鸟》,致辩于情理
下一篇:历代赋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