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璠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4页(808字)
【生卒】:约713—约762
【介绍】:
殷璠事迹不可考,仅能从《河岳英灵集》题下的“唐丹阳进士殷璠”几字知其大概。
他的生活年代约为唐玄宗开元、天宝至肃宗、代宗之间(即713-762)。《四库全书总目》说:“其序谓:‘爰因退迹,得遂宿心’,盖不得志而着书者,故其所录皆淹蹇之士,所论多感慨之言。”原来他是个不得志的进士。据《新唐书·艺文志》着录,他尚有《丹阳集》一卷,今已失传。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选录了盛唐诗人常建、李白、王维、刘眘虚、张渭、王季友、陶翰、李颀、高适、岑参、崔颢、薛据、綦母潜、孟浩然、崔辅国、储光羲、王昌龄、贺兰进明、崔曙、王湾、祖咏、卢象、李嶷、阎防等二十四人的作品,共二百六十八首。
他不但选诗,而且附有评语,表达对诗歌的见解。
他在序言中论述了南朝到盛唐的诗歌发展概况,指出南朝以来诗歌的内容极不充实,“妄为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余”;只在形式上追求华美浮艳,“都无比兴,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之?”比较中肯地评论了这种形式浮艳而无实际内容的诗风。
他认为,到了盛唐这种浮艳诗风才有了转变,才形成声律和风骨兼备的风格:“贞观末,标格渐高,景云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这些,说明他对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有较全面的认识。据此,他提出了选诗标准:“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傅(俦),诠宫商则太康不逮。”也就是说作为文学作品应该既要有文采,又要有风骨。
以“诗选”的形式,标举一家宗旨,《河岳英灵集》可谓首创。后来如钟惺的《古诗归》、《唐诗归》,王夫之的《古诗评选》、《唐诗评选》,王士祯的《唐贤三昧集》等都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