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9:0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96页(708字)

原名《周官》,也称《周官经》。

儒家经典之一。该书记载周王朝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政治、经济制度,是了解周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一部重要文献。此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古文经学家认为周公所作,今文经学家认为出于战国,也有人认为西汉末年刘歆所伪造。

近人从多方面考证,多认为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全书共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篇。

西汉时,河间献王得《周官》,缺《冬官司空》,补以《考工记》。今本四十二卷,有东汉郑玄《周礼注》、贾公彦《周礼正义》,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博采众说,资料繁富,对文字音义,多有订正。

《周礼·春官》提出六说,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很有影响:“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周礼》的“六诗”,到了《毛诗序》其先后顺序名称未变,而被称作“六义”。历来对“六诗”、“六义”的具体解释颇有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六诗”指诗的体裁,如唐贾公彦《周礼正义》即主此说;一种意见认为风、雅、颂是文体,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方法。东汉的郑玄提出体用并存说。唐孔颖达明确认为,赋比兴是方法,风雅颂是诗体。

唐以后,以至今天学术界多数人赞同此说。

但也有持不同观点者,近人章炳麟即认为“六诗”就是诗体,他指出赋、比、兴是不入乐之诗,风雅颂是入乐之诗。也有人认为“六诗”与“六义”两种说法大体相同,“六诗”侧重“乐诗”方面讲的;“六义”就“诵诗”的角度讲的。

“六义”对后世诗歌理论批评的发展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