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指迷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55:5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49页(910字)

词论,一卷,南宋忱义父撰。

义父字伯时,一字时斋,震译(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及其事迹不详,大约生活在南宋理宗(1225-1264)时代。

宋亡后,隐居不仕,以遗民终。着有《时斋集》、《遗世颂》(已佚)及是书。

《乐府指迷》首则“论词四标准”,为全书总论,余二十八则,分别评述当时词人得失,探讨词写作上的许多具体问题。两宋词学极盛,作者如林,而论词专书不多,可见者除王灼《碧漫志》、张炎《词源》、陆辅之《词旨》外,即以此书见称。

并与《词源》并列,在评述词人得失的同时,全面论述了词的写作,张炎《词源》,推崇姜夔,标举清空,总结和阐发姜夔一派作词要旨。义父此作,则推尊周邦彦、吴文英,强调法度,提倡叶律押韵和用字造句。两书各立门户,不相祖述,但侧重写作技巧和语言形式的倾向,基本相同。

《乐府指迷》首标准则,确立“论词四标准”:“盖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要求词的写作音律和谐,语言典雅、含蓄,发意柔婉而无狂怪之弊。《指迷》从这四个标准出发,最推崇周邦彦,提出“凡作词,当以清真(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且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视周为词人之“冠绝”。认为柳永词“音律甚协,句法亦多有好处。然未免有鄙俗语”。评姜夔词“清劲知音,亦未免有生硬处。”评吴文英说:“梦窗深得清真之妙,其失在用事下语太晦处,人不可晓。”论词的作法,提出起句“不可泛入闲事”;过处“不可太野”;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此外还提出四声的运用,如重视去声字的运用,平声字可用入声字代替,上声字不能用去声字代替,等等。《指迷》体现了周邦彦、吴文英一派词人的创作理论,对清代的常州词派有直接影响。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将蔡嵩云所着《乐府指迷笺释》,与夏承焘所着的《词源注》合成一书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