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299页(386字)

1919年1月24日作于北平。初载于1919年2月《新青年》第6卷第2号。诗前有小序,说明此诗在体裁上,与法国波德莱尔提倡的散文诗“略略相象”,内容大致仿欧洲的俗歌,但是无韵。这首从外国诗歌取得借鉴的散文诗,描写一条长年稳稳向前流动的小河,因一个农夫在河中筑起土堰和石堰,河水不得前进而在堰前乱转。堰外田里的稻草和虾蟆,田边的桑树,既得不到河水的滋润,又担心河水决口横流面身受其害,各自怀着隐忧。作者通过河水受到外力强制的压抑,表现了对新文化运动中的复杂斗争的忧虑心态。这首诗全然摆脱了旧的镣铐,虽然无韵,但是读起来自然,有着美好的声调。茅盾称它是新诗史上的第一首长诗,虽然“写成散文的形式,读起来,可仍然和散文的味儿大有区别。因为它们不但是‘诗的文字’,而且句中的音节很和谐,你慢慢地读着就会感到”(《论初期白话诗》)。

上一篇:三弦 下一篇:乐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