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贯道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27:0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85页(473字)
韩愈的学生李汉在《昌黎先生集序》中说:“文者,贯道之器也,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这是对韩愈关于文与道的关系的基本观点的正确表述。
韩愈提倡古文,他更为重视的是恢复古道。韩愈自己曾说:“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答李秀才书》)又说:“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答陈生书》)所谓古道,就是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一脉相承的儒家道统;所谓古文,就是先秦两汉时期通行的散体文章。
韩愈认为,文章是道德的表现手段,提倡古道、古学,也就必然要用表现古道、古学的古文,而不能用骈文或时文。韩愈的文以贯道,一方面反对六朝至初唐文学的离开儒家道统的种种表现,同时也反对写文章忽视内容单纯追求辞藻的种种表现。
它反对各种消极思想,反对形式主义文风,有利于文学的发展;但它维护儒家道统,把文学限制在道统的藩篱之中,又不利于文学的发展。文以贯道是韩愈文论的核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之一。
随着古文运动的发展,文以贯道说得到广泛的传播,曾经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上一篇:文锦覆井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