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广西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名词词典》第135页(1928字)
1921年7月成立。
成立大会通过了党纲,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1922年7月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发表了宣言,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二大”通过的最低纲领,为党开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指出了方向。1928年6月至7月,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历史转变时刻举行第六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号召全党领导工农开展土地革命战争。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党领导的红军曾连续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说明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阶段;深刻地总结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战胜敌人的主要经验,进一步指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从而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1945年4月至6月举行第七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1949年到1956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按照毛泽东的建议,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过渡时期中,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1956年9月举行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没有能够防止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造成十年动乱。1971年9月,党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的反革命武装政变。1976年10月,党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1978年12月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82年9月举行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经验,制定了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通过了新的党章。新党章的总纲中规定了党在现阶段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居于世界前列。报告还指出,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要,我们一定要按照新党章的要求,努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大会号召:“全党同志在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振奋精神,坚韧不拔,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