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宋词大辞典

渔家傲·塞下秋来

书籍:宋词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21:37:4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宋词大辞典》第235页(808字)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宋范仲淹作。范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为抵御西夏入侵而守边四年,该词为此时所作,亦题“秋思”。

魏泰《东轩笔录》云:“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镇边之劳苦。”现仅存此篇。这首词以秋思为主线,在塞下秋来的特定环境中,抒发了深沉而强烈的家国之思。上片写边塞荒凉之景,景中有情。

雁过有时,人还无日,雁来去自由,将士必须坚守阵地,塞外悲凉的边声,拨动了征人对江南家乡的无限思念。下片抒发将士思乡之情,情以景见。

他们欲归不得,解愁不可,只好在霜花满地的深夜,饮泪苦恋。范仲淹当时为镇边主帅,此词所抒思乡之情,不仅表现了他对下级的同情和关怀,而且词人自己也是感同身受的。本词提出了边塞劳苦、久戍思乡同平息叛乱、保卫边疆的矛盾,即乡恋与爱国的矛盾。

乡恋使将士们痛苦,爱国又使他们清醒,杀敌之功未建,回乡之计难成。

“燕然未勒归无计”,说明了矛盾的主导方面是守土抗敌和为国立功,词的主旨是积极健康的。从艺术上看,词人通过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为,把深秋之景和人物的声情同时传出,上下片之间时间相接,思绪相连,感情随着景物的变化而渐次转深。

范氏以边塞题材入词,抒发了慷慨苍凉之情,笔力沉雄,词风悲壮,在宋初词坛上超尘拔俗,别树一帜。此词标志着晚唐五代以来婉约柔靡词风转变的开始,范仲淹是开创苏辛豪放词派的先驱。今人刘永济曾评道:“此词虽有思归之情而无怨尤之意。盖抵御侵略,义不容辞,然征人久戍,亦非所宜,故词旨虽雄壮而取境却苍凉也。”(《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