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宋词大辞典

念奴娇·大江东去

书籍:宋词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21:42:1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宋词大辞典》第273页(1258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作。

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因乌台案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县)任团练副使已二年。词人感慨万端,想到自己年已老大,不仅功业未就反而蒙受不白之冤,便在游黄州时借怀古以抒胸臆,写了这首不朽词篇。上片描绘赤壁壮丽景色。起句破空而来,“浪淘尽”三字,前吞大江东西万里之波澜,后涵古今上下千秋之岁月,融时空为一体,混悲壮于一气,豪迈激荡,笼罩全篇。

沈祥在《论词随笔》中说,诗词发端“贵突兀笼罩,如东坡‘大江东去’。”一语道中此词起句之特点。往下,作者于茫茫千古之内,独截三国一时;于滔滔江水之中,专取赤壁一处。对江山和人物,分别展开描写。“乱石”三句,由上至下,由近及远,有声有色地对赤壁江山中陡峭高峻的奇峰、雷霆万钧的惊涛、汹涌澎湃的江浪,作了大笔淋漓的描摹,字字千钧,撼人心扉。歇拍“江山如画”,总收上片壮丽之景;“一时多少豪杰”,激荡下片怀古之情。一开一阖,虽需力挽狂澜、拔鼎撼山之力,但词人却举重若轻、挥洒自如。下片抒怀古之情。

换头句,遥应“三国周郎赤壁”,近承“一时多少豪杰”,由对江山的描写过渡到对英雄的刻画。

“小乔初嫁”两句,以美人衬英雄,风神摇曳,相得益彰,可谓神来之笔。“羽扇纶巾”三句,一写举止从容、指挥若定的周瑜,一写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曹操及其惨败的下场,既是对比,又是衬托。经此正反两面的对比衬托之后,周郎那风流俊雅、雄姿英发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故国”以下,怀古兼伤今。对比年方34岁已建赫赫奇功的周瑜,当时已47岁的词人,慨叹自己壮志未酬竟已霜染两鬓。

神游故国,能不徒伤老大?沦落无聊,可笑空自多情。然词人苏轼素以旷达着称,故在篇末又化伤感为达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将深沉的叹息融入无尽的涛声之中,韵味绵邀,余音不绝。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

词人通过对赤壁江山和三国英雄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渴望及时为国建功的胸怀。下片虽略露感伤情绪,但全词主流仍是积极健康的。此词气势雄浑,境界阔大,其豪放词风,冲破五代以来柔靡之音,使天下耳目一新,为后人“指出向上一路”(见王灼《碧漫志》)。

词以大江写起,引出怀古,结句归于江月,巧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首尾呼应,结构严整;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对比衬托,深得行文之理;或详或略,见出剪裁功夫。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誉此词为“古今绝唱”,俞文豹《吹剑录》赞曰:“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后世唱和之作,历代不绝,其别名代称,多取自东坡原作,如“大江东去”、“酹江月”等,计有23种之多。可见此词影响之大和后人仰慕之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