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宋词大辞典》第435页(258字)
①玉石雕成之柱,常用以表现宫室之壮丽。
例略。②此指安放在琴瑟类乐器弦下的调整音阶的支柱的美称,多为玉质,亦称码子。阮瑀《筝赋》:“筝长六尺,以应律数,弦有十二,象四时;柱高三寸,象三才。”江淹《别赋》:“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句之《注》曰:“瑟有柱,以玉为之。”由于各弦基音不同,须依次升高或降低音高,因此码子即玉柱需斜排于筝瑟等面上,成斜雁形。张先《菩萨蛮·咏筝》:“当筵秋水漫,玉柱斜飞雁。”蒋捷《祝英台·柳边楼》:“最堪叹,筝面一寸尘深,玉柱网斜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