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宋词大辞典

燕乐二十八调

书籍:宋词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23:04:2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宋词大辞典》第739页(952字)

我国古代音乐分类术语。

隋、唐以来燕乐所用的宫调。燕,即宴,宋代陈肠《乐书》作讌,均为宴饮之意。“燕乐”一词,始见于《周礼·春官》:“磬师:掌教击磬……教缦乐燕乐之钟磬。

”先秦燕乐的含义,略同于东汉以后的食举乐。隋以后的燕乐,是指宫廷宴饮时所奏的音乐。唐燕乐和宋燕乐,均为广义的“燕乐”,是宫廷中使用俗乐的总称。

沈括《梦溪笔谈》:“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宫廷中所用的燕乐是相对于雅乐而言的。

燕乐是汉族俗乐(“清乐”之主体)与境内各民族及外来俗乐(“胡部”乐)之总称。宋教坊“燕乐”分四部:大曲部、法曲部、龟兹部、鼓笛部。唐九部、十部乐中的“燕乐”经五代传入辽,成为辽国的“大乐”。北宋教坊“燕乐”于靖康(1127)年间入金,金称为“散乐”。

辽、金以“大乐”、“散乐”与本民族、其他民族之乐合称“燕乐”。唐、宋两代以外的各代“燕乐”,都据民间俗乐的流变情况而有异同,但一般仍为宫廷及民间所用俗乐之总称。因此,又称“俗乐二十八调”,简称“二十八调”。

二十八调在传统上按照宫七调、商七调、角七调、羽七调分类。这种四调系统,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以琵琶四弦为四种调高,即四均。每均七调,即七种调式。清代凌廷堪《燕乐考原》力主此说。第二种解释认为燕乐为七均,即七种调高,每均四调(四种调式),北宋沈括、南宋蔡元定、张炎都主此说。

二十八调的音位,由于隋、唐资料不足,至今仍难确切断定。

七角调尤其如此。唐宋二十八调,近人杨荫浏据沈括《补笔谈》及其它文献所记,列有:“唐燕乐二十八调表”、“依沈括《补笔谈》列二十八调表”、“北宋燕乐二十八调用音比较表”见743、744、745页表。

唐燕乐二十八调表

依沈括《补笔谈》列二十八调表

北宋《燕乐》二十八调用音此较表

(代表一般音位,代表角调加用之音的音位。)

根据有关文献,制定“词、戏曲宫调情况表”、“古今调式表”见746页表。

词、戏曲宫调情况表

上一篇:宫调 下一篇:宋词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