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

书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6 01:45:13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大辞典》第285页(926字)

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在诸多的主客观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人们生活活动的典型形成和总体特征。

生活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生活方式包括人们在劳动,物质消费、政治、精神文化、家庭及日常生活等一切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活动方式。

狭义生活方式只包括人们在物质消费、精神文化、家庭及日常生活领域中的活动方式。

生活方式具有如下特点:(1)、多样性和同一性。

不同的个人、群体、阶层、民族、国家、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在每一特定的社会形态内和历史发展阶段中,又有反映该时代或该社会本质属性的、在人们生活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

这些基本特征,不仅反映在该时代或该社会不同群体、阶层、民族的生活结构之中,而且也反映在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2)、历史性和继承性。

生活方式还在不断的变迁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地为新的生活方式所取代,但在新形成的生活方式之中,又积存着某一国家、民族和地区在历史上形成的文化要素和生活传统。

(3)、阶级性和共同性。在阶级社会中,生活方式在本质上具有阶级性,但从人们生活方式的时代特点上来看,则具有某些共同性。

生活方式取决于生产方式产生。形成、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因而也是生活方式的基础。

“人们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这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也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同时,生活方式还受到自然环境、政治制度、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历史传统、内格习惯、社会心理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对于个人来说,其生活方式还要受到年龄性别、心理特征、信仰爱好、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各种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变迁。生活方式是全产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对人们生活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它是衡量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尺度,也是认识特定的社会形态基本特征的窗口。生活方式不仅受生产方式和诸种条件的制约,同时它又反过来给予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变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进步以巨大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