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天津人民出版社《心理学人物辞典》第82页(1179字)
【生卒】:1474—1544
【介绍】:
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今兰考)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在政治上,他与宦官官僚集团作斗争,并因此遭受贬谪迫害;在思想上,他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等人的唯物主义思想,代表了明代哲学的最高成就;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也有比较广泛而深刻的研究。
这些都是他唯物主义心理思想的坚实基础。
王廷相吸收了范缜、张载等人的唯物主义形神论思想,从元气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神必藉形气而有”的命题,“元气”的运动变化产生了人的形体,也就具有了人的“神识”,产生了人的心理活动。(《家藏集·答何粹夫论五行书》)他认为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人对于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所谓“内外相须之自然”(《雅述·上篇》)。
他还举例说明:一个从小关在幽室的婴儿,长大后就必然不能辨别“日用之物”,心理就不能获得正常的发展。(同上)他批评了朱熹的所谓“本然之性”和佛教的“本性灵觉”的唯心主义人性论,提出了“凡人之性成于习”的命题。
他不仅从社会风气这个大环境,也从居住交往这个小环境论述了“习与性成”的道理。
那些终日在深宫秘禁中,与女人嬉游玩乐、亵狎燕闲的公子哥儿,其性必然是“骄淫狂荡”、“鄙亵惰慢”(《慎言·保傅篇》)。
他非常重视教育和学习对人性发展的作用,认为无教则不能成性、“学有变其气质之功”(同上书,《潜心篇》)。他论述了注意与见闻等心理活动的关系:“解悟者心,注于听则视不审,注于视则听不详,注于言则嗅不的,注于嗅则言不成。神一而不可以二之也。”(同上书,《问成性篇》)这说明注意的集中问题,即注意于听,视觉就不清楚;注意于视,听觉则不周详;注意于言语,嗅觉则不准确;注意于嗅,言语则不流畅。在认识心理方面,他提出了“知者,不过思与见闻之会”(《雅述·上篇》)的命题,强调在“见闻”的基础上“精思”,“潜心积虑,以求精微;随事体察,以验会通;优游涵养,以致自得。”(《慎言·潜心篇》)他在承认人的情欲触外物而生的基础上,还肯定了情欲的自然性。
他认为对于美色、货利和安逸等的追求,都是“人情之所欲”的自然现象,要象老庄那样“淡然无欲”是很难做到的。他不主张人人都去追求美色、货利等,而是希望“喜怒哀乐各中其节”,防止过度的情欲对于人性、认识和养心等方面的消极影响。
他从两方面对梦进行了解释,即“魄识之感”(包括形气、心境、外刺激和内刺激)和“思念之感”(未寐以前是思,既寐以后为梦)。
王廷相的着作收集在《王氏家藏集》和《内台集》中,其中以《雅述》、《慎言》、《答薛君采论性书》等篇的心理学思想较为丰富。他对许多心理问题提出的精辟见解,对清代王夫之的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