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
书籍:中华收藏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8 22:43:3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华收藏大辞典》第475页(604字)
中国印章石品种。
以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的寿山乡而得名。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其位置在福州府“东北六十里,产美石,莹洁柔润”。寿山石主要由地开石、高岭石等组成。
质纯者色白,含杂质者则呈各种丽色。
在同一块寿山石上常出现多种美色,以构成“巧色”。显珍珠光泽、脂肪光泽、玻璃光泽,半透明至微透明,极少数透明。具滑腻感。硬度1-2,密度2.65-2.90克/厘米3。可雕性良好。按形成和分布规律、产出位置等可将寿山石分为山坑石、水坑石、田坑石三大类100多种。除福州地区外,宁德、莆田、晋江、龙溪等地亦有分布。中国对寿山石开发利用很早,福州市北郊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就发现有用寿山石制作的箭镞等石器。
福州仓山、二凤山等地的南朝墓则出土了多件呈伏卧状的寿山石石猪。唐代寿山乡“广应禅院”的僧侣们曾用寿山石雕刻佛像、香炉、念珠等宗教用品。宋代是寿山石石雕业的空前发展时期,这从福州市郊各地宋墓所出土的大量寿山石石俑和龙、虎、龟、蛇等即可得到证明。
黄干的《寿山》诗有“石为文多招斧凿”之叹。明清除生产艺术品外,寿山石印章已大量涌现。清高兆的《观石录》盛赞寿山石曰:“贵则荆山之璞、蓝田之种,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柔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入手使人心荡。”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至清代寿山石雕技艺形成了着名的“西门流派”和“东门流派”,造就出了一批才艺超群的石雕工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