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恶性肿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肿瘤病理鉴别诊断手册》第254页(2427字)

(一)腺泡细胞癌

腺泡细胞癌主要由腺泡样细胞、空泡细胞、闰管样细胞及透明细胞四种细胞组成。可排列成实体团块状。微囊型、乳头状囊型、甲状腺滤泡型结构鉴别诊断如下。

1.肌上皮癌及上皮-肌上皮癌 当出现以透明细胞为主时需与其鉴别。此瘤S-100(+)有助于鉴别。

2.甲状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免疫组化标记(+)加以区别。

(二)粘液表皮样癌

当粘液表皮样癌分化较低,主要以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组成时,应与鳞状细胞癌相鉴别,奥辛蓝或PAS粘液染色,阳性者常为粘液表皮样癌。多形性腺瘤常含有表皮样细胞,也可产生上皮性粘液,这与分化较好的粘液表皮样癌十分相似,但粘液表皮样癌不产生粘液软骨样基质可作鉴别。

(三)腺样囊性癌

主要由两类细胞组成。一类为导管上皮细胞,类似涎腺导管的内层细胞;另一类为肌上皮样细胞。排列成筛孔状、腺管状、团块状。

【鉴别诊断】

1.基底细胞腺癌 此瘤常有鳞状化生,外周细胞栅栏状排列及细胞团块内有毛细血管,而腺样囊性癌则缺少这些特点。细胞团块中有腺管样结构,神经周围常见瘤细胞浸润则是腺样囊性癌所常见的。

2.涎腺导管癌 团块状生长之中央区瘤细胞常出现坏死,形成“粉刺”样结构可作鉴别。

3.上皮-肌上皮癌 管状型腺样囊性癌也可见类似上皮-肌上皮癌双套层结构。其主体总是各种形态的肌上皮细胞,并缺乏筛状结构可与管状型腺样囊性癌相鉴别。

(四)恶性多形性腺瘤

见多形性腺瘤。

(五)上皮-肌上皮癌

组织学上的特点为双套层导管样结构,内层为导管上皮细胞,外层为肌上皮细胞。以下肿瘤需要与之鉴别。

1.粘液表皮样癌 见粘液表皮样癌鉴别诊断。

2.腺泡细胞癌 见腺泡细胞癌鉴别诊断。

3.腺样囊性癌 见腺样囊性癌鉴别诊断。

(六)涎腺导管癌

组织学上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结构上常有乳头状、筛孔状、实性型及“粉刺”样特点。细胞大、胞浆嗜酸性及有顶浆分泌现象是其细胞特征。

【鉴别诊断】

1.嗜酸性细胞腺癌 两者都是嗜酸性胞浆,容易混淆。嗜酸性细胞腺癌胞浆内嗜酸性颗粒更丰富而“粉刺”样、筛孔状结构缺乏。

2.实性腺样囊性癌 其癌细胞为基底样细胞,细胞小。有时可见真性腺管样结构,可与之鉴别。

(七)基底细胞腺癌

由大小不等的基底样上皮细胞团组成。小而圆瘤细胞在外周,中心为大而浅染的瘤细胞。常见瘤细胞呈团块状排列,少见小囊腔、筛孔状或管状结构。核分裂常见,可有坏死。

鉴别诊断:

1.基底细胞腺瘤 主要根据基底细胞腺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有核分裂象,局部浸润加以区别。

2.实性腺样囊性癌 鉴别要点见腺样囊性癌。

(八)嗜酸细胞腺癌

瘤细胞体积大,呈立方状或多边形,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排列成团块状、条索状、小梁或小片状。可有小微腺及乳头状结构。常有明显的神经、血管浸润。鉴别诊断应与嗜酸性细胞腺瘤相区别。后者瘤细胞可发生异型,有核分裂,但有包膜,无血管、神经浸润。

(九)乳头状囊腺癌

腺上皮呈腺腔样、囊腔、团块状排列,囊腔内有乳头突入,瘤细胞有异型性。

鉴别诊断:

1.乳头状囊腺瘤 主要区别在于细胞异型性不如前者明显,不侵犯血管、神经。

2.涎腺导管癌 以其特征性的“粉刺”样或“筛孔”样结构予以区别。

3.甲状腺转移性乳头状腺癌 后者甲状腺球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可作区别。

(十)腺癌

由于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细胞形态具有多形性,核分裂象多,可排列成团块、小条索状,少见腺腔形成,也可排列成原始导管样结构。

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应利用PAS、奥辛蓝、电镜技术以及免疫组化先除外各种类特异性腺瘤,最后确定为非特异性腺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