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贝托尔特

书籍: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16:26:16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第199页(822字)

【生卒】:1898—1956

【介绍】:

德国剧作家、人和戏剧改革家。

生于奥格斯堡,一工业家之子。先在当地上学,后入慕尼黑大学学习医学和自然科学(1917-1921)。战争中他到一所军医院当扩理员。他的这段经历培植了他早期反国家主义的激进观点。

但他从1918年起创作的早期剧作所反映的观点却是表现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布莱希特先后在慕尼黑卡默施皮尔剧院(1921)和柏林德意志剧院(1924)任常任戏剧顾问,在颇有影响的克斯·赖因哈特(1873-1943)的领导下工作。不久他公开反对赖因哈特的诗剧风格,因为他受到无产阶级的反幻想和记实性的改革理论的影响。这一改革理论是由戏剧监制人埃尔温·皮斯卡托尔(1893-1966)传入柏林剧院的。

布莱希特创立“史诗戏剧”理论就是受到了他的启发。

1928年是他早期事业上的一个转折点。

他同女演员埃莱娜·魏格尔结婚,后来(1949)两人在东柏林组建柏林人剧团,并宣布自己信奉马克思主义。从1923年起他的名字在纳粹黑名单中排列第五。

1933年希特勒上台,布莱希特逃往丹麦,最后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1941-1947)。在好莱坞他同卓别麟和查尔斯·劳顿等人合作拍摄电影。

1949年定居东柏林(但于1950年加入奥地利国籍)。1954年获斯大林和平奖。

布莱希特最有名的剧作是与作曲家库特·韦尔共同创作的《三分钱歌剧》(1929;英译本,1955)和《马哈哥尼城的兴衰》(1930;英译本,1956),演出十分成功。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的主要剧作有《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1941;英译本,1948)、《四川一好人》(1943;英译本,1961,1962)、《伽利略传》(1943;英译本,1960)和《高加索灰阑记》(1948;英译本,194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