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维西,乔治·查尔斯·冯

书籍: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16:50:00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二十世纪世界名人辞典》第418页(573字)

【生卒】:1885—1966

【介绍】:

瑞典籍匈牙利化学家,因对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获1943年诺贝尔化学奖。

一富有的实业家之子,就读于弗赖堡大学,1908年获博士学位。此后曾在7个不同的国家工作过,其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战争和政治的干扰。赫维西在苏黎世和卡尔斯鲁厄工作了一个短暂时期后,进了曼彻斯特的卢瑟福研究院。他的研究任务是从铅中分离出放射性镭D。

由于镭D是铅的一种同位素,赫维西采用的化学方法未获成功。然而,赫维西意识到,他的表面上的失败可以用来制成一种全新的示踪物。

既然放射性铅同普通铅无法用化学方法区别,放射性同位素就可用来监测铅通过一个复杂系统时的行踪。到1923年他己证实了怎样用放射性铅来示踪被植物所吸收的溶解了的盐。

1934年,赫维西运用放射性磷首次把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到动物身上。

这种人造放射性同位素的利用,使示踪技术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他于1920至1926年在哥本哈根工作,这期间他接受了弗赖堡大学物理化学教授。1934年到了丹麦。

1942年他离开丹麦到瑞典避难,在此度过了他的学术生涯。他还因1923年与德克·科斯特(1889-1950)共同发现了新元素铪而闻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