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丙

书籍:中国目录学家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1 03:30:32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南人民出版社《中国目录学家辞典》第241页(1289字)

【生卒】:1832-1899

【介绍】:

字嘉,别字松生,号松存,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县诸生。出生于藏书世家,受影响甚深,养成藏书的习惯。为征文考献,他“恶衣恶食,朝访夕求,凡齐、楚、燕、赵、吴、越、秦、晋之间,闻有善本,辄邮筒往复,期必得而后已;内而秘殿所储,外而岛夷所蓄,力之能至,鲜不征求。历三十余年”。(孙峻:《八千卷楼书目·叙》),加上先辈藏书共万余种二十余万卷。为保管和利用这些图书,创建“八千卷楼”、“后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总名“鱼嘉堂”,分别储藏各书,并精心编撰《八千卷楼书目》和《善本书室藏书志》。

《八千卷楼书目》,于光绪二十五年才完成,凡二十卷,着录图书一万五千多种,按四部分类,其类目为:经部十类:易类、书类、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史部十五类: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子部十四类: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集部五类: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从类目设置来看,该书目严仿《四库全书总目》,亦分四十四类。

所不同者,于着录格式上颇别致,“顶格者为文渊阁着录,低一格者为四库附存,低二格者为四库未收”。(罗椠《八千卷楼书目·叙》)。

是为特点之一。该书目于所收书之下,不仅注明一书的一种版本,而且注明一书多种版本的不同出处。

如《荀子》之下,注有“明虞九章刊本、世德堂刊本、十子全书本、古逸丛书本、日本翻宋台州本、浙局刊本、子书百种本、思贤讲舍刊本!”可见其重视不同版刻,是为特点之二。该书目很重视版本特征的着录,如在隋王通所撰《中说》之下,注有“元刊黑口本”字样,有利于鉴别版本,是为特点之三。此外《八千卷楼书目》所收之书,多系清代人着作,明代人着作很少,元代人着作更少。罗椠认为:参考以上特点,“而读《善本书室藏书志》,不翅寻落叶于故根,导渤海于黄河也”(《八千卷楼书目·叙》)。

《善本书室藏书志》,凡四十卷,收珍本、宋元刊本二百余种,明精刊、旧佳抄、稿本、秘本二千余种。其类目设置,基本同《八千卷楼书目》。

其成就有三:一、收书有严格标准:①仅收旧刻宋元遗刊;②在明代仅收洪武至嘉靖精椠,兼附万历以后雕刻既工,也鲜传本;③仅收明代诸藏书家,如范氏天一阁、汪氏振绮堂等等的旧钞本;清代仅收黄丕烈、孙星衍诸名家精校本。正由于如此审慎,所以编撰水平在《皕宋楼藏书志》之上。

二、提要撰写精详:既涉及作者生平,也兼谈作品内容;既品评其得失,又兼及版本事宜,对进行古籍研究,多有助益。

三、于书名之下,多注明藏书来源,很便于考知藏书源流。

丁丙作为清末四大藏书家中之最晚出者,其所撰《八千卷楼书目》和《善本书室藏书志》,不但考据精确,鉴别分明,且足与瞿绍基、杨以增媲美。姚名达在谈到善本书目时说:“顾千里、叶昌炽、丁丙尤为卓绝,可与黄丕烈齐名。”(《中国目录学史》)。

上一篇:余苹皋 下一篇:中国目录学家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