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南人民出版社《中国目录学家辞典》第276页(984字)
【生卒】:1866-1959
【介绍】:
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
出身于官宦书香之家,其九世祖张惟赤系顺治乙未进士,曾建涉园,用以藏书、刻书,以下几代相继,流传至今的《王荆公诗笺注》、《带经堂诗话》、《词林纪事》等,涉园均有刻本。元济承其遗风,力求上进,中光绪十八年(1893年)进士,授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充总理衙门章京。通“淖文”,读西书较早,深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主张变法,支持“康梁”运动,提倡新学,致力改革时弊。“百日维新”失败后,被罢官。不久,到上海南洋公学当译书院院长和总理。
1903年,入商务印书馆,并创办涵芬楼图书馆,走上治学道路,从事藏书、刻书、校书和着述。目录学着作有《涵芬楼烬书余录》、《校史随笔》、《涉园序跋集录》,皆影响很大。
其成就主要有四:一、发扬自刘向迄乾嘉学派的目录学,为阅读、校勘,提供标准本子。
他影印的古籍,多采用刻印较早的本子,舛误脱衍较少。
故为学者所重。二、所撰序跋精湛,且评前人得失。
他在校印古籍的活动中,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序跋,阐明自己的见解,认为初刻贵于今刻。如在《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跋》中说:“古书之可贵,从未有不贵其初刻之原本,而反贵其改编之本者”。同时极力反对臆改。
当然,这不等于泥古,因为初刻也难免有误文夺字之处,不过“皆出于无心,或可寻绎而辨之,目为后世所刻之祖本”(陈乃乾:《与胡朴安书》)。
三、精于鉴别,指明源流。长期从事藏书、校书工作,有丰富的鉴别版本的经验,所鉴本子,多精审无误。所撰题跋,多从内容编次、卷帙、版式、行款、刻工、讳字、序跋以及文字异同,理出版本源流和版本价值,并引各家目录、题跋予以验证。四、广采博征,裒辑补缀,使旧椠完璧。由于长期流传,一些古籍难免缺页少卷,为了得完本,他不辞辛苦地搜求补缀,力求完善。
傅增湘称赞说:“胪版刻之源流,举文字之异同,恒与前贤相发明,或引今时之创获”。“其诣力所到,时与王(鸣盛)钱(曾)诸人之说,互相阐发,而精审且或过之”(《校史随笔序言》)。顾廷龙则评价更高,认为张氏“专精毕力于丹黄楮墨间,和累蕴蓄,倾吐心得于题跋文辞中,往往发前人所未发”(《涉园题跋集录后记》)。
不愧为近现代杰出的目录学家。此外,元济还辑印有《四部丛刊》、《百纳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等,俱精审完善,为学者所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