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革命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天津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第910页(691字)
又称“工业革命”。
首见于恩格斯1845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通常是指从手工业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
由于以后又发生多次产业革命,这次产业革命又被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的英国,它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5、16世纪初地理的大发现使世界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要求。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势必进行技术改革,采用先进的机器进行生产;资本的原始积累为机器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劳动力和雄厚的资本;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使劳动工具日益专门化,而分工日益细密为机器工业的发展准备了技术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封建社会障碍为产业革命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这次产业革命首先从纺织工业开始,以后因蒸汽机的发明和采用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扩及到化工、采掘、冶金、机器制造、运输等部门。继英国之后,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也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巨大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巨大革命。
它使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大工业的基础上,并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制度。产业革命也加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18世纪到现在,共发生了4次产业革命。
19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以电机制造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后原子能的利用,宇航、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到来。
目前,社会正进入第四次产业革命时期,微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的产生和运用是其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