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大起义

书籍: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22:48:03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天津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第1069页(669字)

17世纪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推翻明王朝的武装斗争。

明代末年,政治腐败,农民困苦。天启七年(1627)澄州民变,白水县农民王二杀知县,揭开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陕西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形成了王嘉胤、王左挂、高迎祥、王大粱等几十股义军。崇祯二年(1629)李自成起兵,三年张献忠在米脂参加起义。

崇祯八年(1635)正月,着名义军首领13家72营大会于荥阳,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深受赞同,声望日高。次年,李自成称闯王,带领其众,转战于陕、豫、鄂、川等地。崇祯十一年(1638),自成部为洪承畴、孙传庭所败,隐伏商雒山;张献忠部为左良玉所败,投降明朝。起义进入低潮。次年,张献忠据谷城再起,李自成亦出山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攻克洛阳,兵力达百万左右。

通过三围开封,围城打援,消灭了中原明军主力。

1643年李自成杀罗汝才、贺一等人,在襄阳称新顺王。张献忠在武昌称大西王。

次年李自成攻占关中,称帝于西安,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接着挥师北伐,于同年三月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张献忠进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李自成进京后,骄傲轻敌,未能及时控制山海关。四月,大顺军在山海关败于清军和吴三桂联军之手,被迫退出北京。1645年李自成牺牲。次年清军攻入四川,张献忠阵亡。农民起义以失败而告终。明末农民战争历时20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声势之浩大,斗争之激烈,为历史上所罕见。义军给腐朽的贵族大地主以严厉镇压,推翻了反动的明王朝,扫除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显示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