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
书籍: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1 00:45:0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第222页(614字)
17至18世纪流行欧洲特别是盛行于法国的重要文艺思潮。
因它继古罗马时期贺拉斯的古典主义之后,再次标榜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又称“新古典主义”。它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武器,同封建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对抗。法国布瓦洛的《诗艺》是其文学理论的代表着作,阐述了古典主义的许多原则。
概要地说,古典主义政治上拥护王权,宣扬个人服从封建国家的戒律规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思想上崇尚资产阶级的理性和自然人性论,推崇人的理性的价值和意义,以至把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
所以其创作强调以理性为准则,表现理性和感情的矛盾,并以理性最终战胜感情为主题,塑造理想的英雄和类型化的人物。艺术上,强调模仿古希腊典范作品。重格律,提出所谓古希腊戏剧的“三一律”,即规定悲剧剧本所写情节、地点、时间的完整一致(情节单一、并在同一天同一地点完成)。古典主义文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面貌,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但由于过分强调模仿古典艺术,具有保守性和形式主义缺陷;认为文学的任务在于道德说教和劝善,因此作品的观念化,概念化倾向也很明显。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提出的一系列原则,是有利于王权统治的,因此受到政权的保护和培植。古典主义在欧洲历时200年,对欧洲文学的发展,特别是戏剧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法国高乃伊的《熙德》、拉辛的《安德洛玛刻》、莫里哀的《伪君子》、《悭吝人》;英国蒲柏的诗歌创作等。
上一篇:古典舞蹈
下一篇: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