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湖南出版社《音韵学辞典》第243页(270字)
音韵学术语。
先秦韵文,南北朝人诵读时觉得押韵不谐时,临时改读某字,以求谐合。这种方法,晋徐邈称“取韵”,北周沈重则称为“协句”,如《诗·邶风·燕燕》首章:“燕燕于飞,参差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沈重认为“野”跟“羽、雨”不能相押,必须改读。《经典释文》引沈氏《毛诗音》谓“野协句,宜音时预反”。
古韵文韵字本来读音协合,后人诵读时觉得不谐,是因为语音发生变化所致,沈氏改读字音,只是后世音达到韵谐,但认为古音即如此,是以今律古,缺乏语音发展的历史观点。参见“叶韵”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