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音韵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湖南出版社《音韵学辞典》第312页(687字)
韵书。
元周德清撰。书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
至正元年(1341)刊行于世。
此书由《韵谱》和《正语作词起例》两个部分组成,不分卷,《四库全书》将其厘为二卷,称前者为“韵书”,后者为“附论”。
《韵谱》分19韵部,即1东钟、2江阳、3支思、4齐微、5鱼模、6皆来、7真文、8寒山、9桓欢、10先天、11萧豪、12歌戈、13家麻、14车遮、15庚青、16尤侯、17侵寻、18监咸、19廉纤,共收5869个单字,单字在韵部内按声调分列。平声分成阴阳两类,入声分别派入平、上、去3声,所以它的声调是平声阴(又称下平声)、平声阳(又称上平声)、上声、去声4类,和旧有的平、上、去、入不同。书中同音字列在一起,以易识字为头,同音字组之间用空分开,不用反切注音。整个编排,体例简明,和以前的韵书迥然不同。
《正语作词起例》是对《韵谱》的说明,共有25条,按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1一24条是“正语”起例,25条及24条与25条之间所列《乐府共三百五十章》是列出350个曲牌。《正语作词起例》25条文字体例不一、长短不等,内容有重复,大约不是同时写成的。
《中原音韵》本是专为北曲创作和演唱而作,由于北曲是根据活的语言创制的,加上周德清的审音观点没有传统音韵中一些脱离实际的倾向,所以《中原音韵》实际上记录了当时北方广大地区通行的、应用于广泛的交际场合的中原之音,基本上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汉语语音系统。今天,此书成为近代汉语语音共时研究的主要依据。
此书元明清三代刻本甚多,然大都失传。中华书局1978年影印的明讷菴本,是目前最好的也是最早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