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词典》第38页(935字)
介词
一、“从”和它的宾语一起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涉及的有关方面。
义即“跟从”、“向”、“跟”。①鲁人从君战。(《韩非子·五蠹》)②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史记·晋世家》)③陈余亦怨羽独不王己,从田荣藉助兵,以击常山王张耳。(《汉书·高帝纪》)——句义:陈余也怨恨项羽唯独不封自己为王,就向田荣借了援军,去进攻常山王张耳。④晋公子重耳失国,乞食于道,从耕者乞饭。
(《论衡·纪妖》)⑤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世说新语·任诞》)
二、表示动作实施的依据。义即“按照”、“根据”。①若能入火取锦者,从所得多少赏若。(《列子·黄帝》)——若:你。②圣人从外知内,以见知隐也。
(《淮南子·说山》)——句义:圣人根据外部就能知道内部,凭依外露的就能知道隐蔽的。见(xiàn):显现。
三、表示动作或事物起始的时间。
义即“自”、“由”、“从”。
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从今以往:从现在往后。
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集·琵琶行》)——谪(zhé)居:贬官后居住某地。
四、表示动作施行的处所。义即“从”、“在”。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从其所契(qì)者:从他刻着记号的地方。
②今旦代从外来,见木偶人与土偶人相与语。(《史记·孟尝君列传》)——旦:早晨。木偶人与土偶人:木制偶像和泥塑偶像。相与语:在一起说话。
③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世说新语·言语》)——山川自相映发:山色水光相互映衬。
应接不暇:看都看不过来。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柳河东集·小石潭记》)——篁(huáng)竹:竹林。如鸣佩环:像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响声一样。⑤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工部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的峡。
巫峡:四川湖北交界处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峡:两山夹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