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词典》第312页(1680字)
疑问代词
一、用来问人。
义即“谁”、“谁那里”。
(一)作主语或兼语式中的兼语。①“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一:统一。
嗜:爱好。②然则孰立之?石碏立之。
(《公羊传·隐公四年》)③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史记·伍子胥列传》)——隐忍就功名: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以成就功名。烈丈夫:胸怀壮志的人。④此非陆抗、羊祜之徒,孰能为之?(《陈亮集·中兴论》)⑤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司马迁传》)——谁为为之,孰令听之:为谁去做事,让谁听它。
钟子期:伯牙的知音。
(二)作宾语。
①孰继?继子般也。(《公羊传·闵公元年》)②丧夫守子,子死孰守?(《宋史·列女传·崔氏》)
(三)作介词宾语。
①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
有以告者曰:“有麇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麇(jūn):古书上指獐子。角:长有角。孰为来哉:为谁而来呢。②若举边吏必兼责士节,则莫敢荐矣,材武者孰从而进哉?(《宋史·掌禹锡传》)——材武者孰从而进:有才华的英武之吏从谁那里得以举荐呢?③上既壅塞,下亦欺诬,则成败得失之机,理乱安危之故,将孰从而上闻哉?(《宋史·李宗勉传》)——孰从而上闻:从谁那里得以上达。
二、用来询问事物。
义即“什么”。一般作主语。①孰为此者?天地。
(《老子·二十三章》)②孰为贵?孰为知?曰: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墨子·天志》)——知:通“智”。
③是而可忍,孰不可容?(《周书·文帝纪》)——孰不可容: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
三、用于情状询问,作名词修饰语。
义即“什么样的”、“哪个”。①父虽无道,子敢不事父乎?君虽不慧,臣敢不事君乎?孰王而可叛也?(《吕氏春秋·行论》)——孰王而可叛:哪个君王可以背叛呢?②昭王曰:“丧人其何称?”景公曰:“孰君而无称?”(《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丧人:逃亡的人。孰君而无称:哪个君王而没有称呼呢?③齐人弑其君,鲁襄公援戈而起曰:“孰臣而敢杀其君乎?”(《说苑·君道》)
四、用于抉择询问或比较询问。
义即“谁”、“哪一位”、“什么”、“哪个”。
(一)作小句主语。①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弟子”句:诸弟子中谁称得上好学?②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说苑·臣术》)③在荆州,常从容问宾僚曰:“中山好酒,赵王好吏,二者孰愈?”众未有对者。(《梁书·鄱阳王恢传》)——愈:好。④孝宗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壁对。(《宋史·李壁传》)⑤当今之世,天下之害孰为大?(《新序·杂事》)
(二)两个“孰”分别作两个小句的主语,其谓语为反义词语。
①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列子·说符》)②且夫斯民一日之扰与社稷百世之安危,孰轻孰重?事固有大于扰者也。(《宋史·杨万里传》)——一日之扰:短时间受些干扰。
③黄老之与六经,孰为先而孰为后乎?(《宋史·罗处约传》)——黄老:黄帝与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因谓道家为黄老。六经:此指儒家。
(三)作宾语和介词宾语。①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法:效法。
②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说苑·臣术》)③鲁君谓子墨子曰:“我有二子,一人者好学,一人者好分人财,孰以为太子而可?”(《墨子·鲁问》)——孰以为太子:以谁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