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词典》第322页(1019字)
指示代词
表示近指。
可指代人、物、事、处所等,可作主语、介词宾语、宾语、名词修饰语。义即“这”、“这样”、“这个”等。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论语·尧曰》)——句义:借助民众能得利的地方而使民众得利,这不就是给人恩惠而又不破费吗?②江水又东,经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水经注·江水》)③有美玉于斯,韫而藏诸?求善价而沽诸?(《论语·子罕》)——句义:有美玉在这里,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位识货的商人卖掉它呢?(dú):同“椟”。
④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世说新语·言语》)⑤叔治以将别,涕泗不止,仲智恚之曰:“斯人乃妇女,与人别,唯啼泣。”(《世说新语·方正》)——涕泗不止:眼泪鼻涕不住地流。恚(huì):怨恨。
⑥斯道也,何道也?(《韩昌黎文集·原道》)——句义:这样的道,是什么道呢?
副词
用于紧缩句中,或用于承接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承接。义即“就”。
①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论语·先进》)——闻斯行诸:听到了就去实行它吗?②知惧如是,斯不亡矣。(《左传·成公七年》)——句义:知道惊惧像这样,就不会亡国了。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句义: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于义,就马上停止得了,干吗还要等到第二年〔才停止〕呢?
助词
一、用于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义即“的”。①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诗经·小雅·甫田》)——句义:于是寻求上千的粮仓,于是寻求上万的车辆。
箱:车箱,此指车辆。②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诗经·小雅·瓠叶》)——炮(páo)之燔(fán)之:烧它烤它。
二、用于句末,起谐调音节的作用。
①彼何人斯,居河之麋。(《诗经·小雅·巧言》)——麋(mí):通“湄”,水草交接处。
②菀彼柳斯,鸣蜩嘒嘒。(《诗经·小雅·小弁》)——菀:茂盛貌。
彼:那。蜩:蝉。嘒嘒:蝉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