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桑蒸龟(老龟不烂,移祸于桑)
书籍:中国典故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1 21:23:34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典故大辞典》第181页(400字)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吴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担出欲上吴王。夜泊越里,缆舟于大桑树。霄中(半夜),树忽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絷,方见烹臛(音huò,作成肉羹),虽然,尽南山之樵(柴)不能溃我。
’树曰:‘诸葛元逊(诸葛恪)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薄·’龟曰:‘子明(称桑)无多辞,祸将及尔。
’树寂而止。
既至建业,权命煮之。焚柴万车,语(禀说)犹如故。
诸葛恪曰:‘燃以老桑树,乃熟。’献者乃说龟树共言。权使人伐桑树煮之,龟乃立烂。今烹龟犹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龟为‘元绪’。”
后以“老龟不烂,移祸于桑”比喻祸患漫延,遭受株连。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