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当归
书籍:中国典故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1 22:41:22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典故大辞典》第302页(516字)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杂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与母谐音),但有远志,不在当归。’”《晋书·五行志中》叙其事较圆满合理,其文曰:“魏明帝太和中,姜维归蜀,失其母。魏人使其母手书呼维令反(同返),并送当归以譬之。
维报书曰:‘良田百顷,不计一亩,但见远志,无有当归。
’”
又《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
“远志”与“当归”均为中草药名。这里仅借用其字面意义,“远志”说明志在报国,不以区区母子之情“当归”为念。
姜维、太史慈都不以亲情而泯灭自己的志向。可称为明大义顾大局者。后因用为咏盼归或以孝殉忠舍亲求志的典故。
宋·辛弃疾《南乡子·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词:“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明·萧良有《龙文鞭影》卷一:“仕治远志(见‘远志与小草’),伯约(姜维字)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