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读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106页(895字)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早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为着名实验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同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倡导白话文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右翼的领袖。抗战期间,出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大陆去美国。1962年病逝于台湾。主要着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尝试集》、《水浒传考证》、《红楼梦考证》等,编有《胡适文存》、《胡适论学近着》等。
其中《尝试集》于1989年被选为“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之一(《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维新篇)。胡氏少时接受传统教育,阅读了不少经史典籍和文学作品。10岁以前,即读完了《律诗六钞》、《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书经》、《易经》、《礼记》、《纲鉴易知录》、《御批通鉴辑览》、《资治通鉴》等,为其后来从事学问,“整理国故”,打下了较为系统的旧学基础;同时,还阅读了许多传统古典小说,如《水浒传》、《正德皇帝下江南》、《七剑十三客》、《红楼梦》、《夜雨秋灯录》、《夜谭随录》、《粉妆楼》等,还有翻译小说《经国美谈》及大量白话小说,使他得到了初步的白话散文的训练,为他日后提倡白话文学和考证小说,种下了根苗。上中学的时候,读严复译述的赫胥黎《天演论》,深受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5岁时,读到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其《新民说》和《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为其开辟了新的世界,使胡氏了解到中华文化之外,还有西洋文化;《四书》、《五经》之外,还有更新的学术思想。受《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启发,使他萌发了将来作《中国哲学史》的愿望。胡氏思想受杜威影响甚深,同时也受到清代学者治学方法的启迪,于1928年提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对当时的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胡氏在其后几十年的生涯中,也一直是按照这一方法去进行读书和治学活动的。 参见 红楼梦考证 四十自述 胡适书评序跋集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