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论读书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3:35:1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198页(453字)
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人。
汉代思想家、经学大师。自幼勤读儒学,尤精《春秋》公羊学,并博览诸子百家之书而汲取法家和阴阳学说。“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汉书·董仲舒传》)武帝时以贤良对策,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开此后2000余年儒学正统之局面。
晚年致仕居家,“终不治产业,以修学着书为事。”读书主张勤学好问、闻博知明。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又强调读书须湛思审微、博贯多连。“夫目不视,弗见;心弗论,不得。”譬如“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虽有圣人至道,弗论,不知其义也。”读书如同食美味,只有咀嚼、消化、吸收才能品其味而收其效。
读书思考,又要“得一端而多连云,见一空而博贯之”(《春秋繁露》)。一以贯之,方能得读书之道。生平着述甚多,今存《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等。 参见 春秋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