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友梅论凭兴趣读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235页(751字)
邓友梅(1931- ),作家。
山东平原人。1950年开始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在悬崖上》、《烟壶》、《那五》、《我们的军长》等。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
仅在童年上过四年学,生平成绩全靠读书自学而来。曾自述其读书之初云:“我读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也是我读的第一本课外读物,是《水浒》。……上到小学四年级……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不仅有两玻璃柜书,而且有桌椅。我偶然进去一次,发现了这个天堂,从此风雨阴晴,从不缺席,一下了课就钻了进去,直到闭馆才回家。
……尽管有许多字不认识,许多细节看不懂,这可一点也不妨碍我的欣赏、感受。
”“我十二岁从部队精简下来,……。唯一的乐趣就是用分来的头钱租书看。……使我增长了不少社会知识、人情事故,看到了不少大千世界的生活现象;……使我得到了文学创作的入门知识”(《读书二题》)。
从自己独特的读书经历出发,邓氏认为当一个人接受了文学理论的正规训练后,读书往往受到束缚,“再没有以前读书那种完全投入、如醉如痴的快感了!”只有“兴之所至”地阅读,“才重又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他说:“倒是那些随意而读、兴趣极浓、全心投入、不抱什么学习借鉴目的而读的‘闲书’,久久不忘,在我写作时有形无形得到了帮助。”于是他在《读书的兴趣》这篇文章中提出:“读小说、杂书、闲书,大可不必给自己定太多规矩,哪本有趣读哪本。法国的西蒙得过诺贝尔奖,可是我不懂,读起来自己没兴趣,略翻翻知道个大概算完。某个作家虽然名气不如西蒙大,但我读了入迷,就多读两遍。……读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自然高尚,读梁羽生、琼瑶也没什么不应当。
文学的欣赏水平是逐步提高的。只要内容健康,管他是通俗文学还是纯文学,世界水平还是不够水平,哪本读来有趣读哪本,自己满意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