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读书大辞典

董健读书法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4:06:1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308页(781字)

董健(1936- ),山东寿光人。

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戏剧理论研究家。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戏剧的教学研究工作。

着有《中国现代戏剧史稿》、《陈白尘创作历程论》、《现当代文学戏剧专题论稿》等。7岁始读书,常杂而乱,不得法。至1962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后,读书才稍有章法。并深受其师陈中凡教授“我一生所事,三书而已:读书、教书、写书;三位一体,读书为首”的“三书一体”论影响,认为要教好书、写好书,必先善于读书;善读书者可有四得:得知识、得智慧、得治学之法、得人生要义。

并在几十年的读书历程中形成了如下读书方法:(1)“辐射法”。

以个人所研究的专题为核心,辐射开去,点面结合,专博互济。“核心”里的书可作为阅读的重点,但不囿于此;还应涉猎相近学科甚至看来是不相关的书。认为读书“杂”不可怕,只要“不乱”便好;从非专业领域的“杂书”里得到的东西,往往能给专业研究带来启发。

(2)“区分法”。对不同的书,阅读之法不应一律。服膺曾国藩“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读书如守城,深堑高垒,效死勿去;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之论,认为为了专业需求和养成学问而必须精读的书,即前述“核心”之书,要啃住不放,反复熟读;并联系实际和个人心得,做好笔记。此类书最宜自备,以便作标记和眉批。而在“辐射”范围内的书,阅读时应面广量大,不必字字留意,可一目十行,必要时才做些摘录。

认为对书不可尽信,应以我之心咀嚼而消化之。并要善于识鉴欺世盗名的“假大空”之书。

(3)“因时制宜法”。

认为读书应珍惜时间,见缝插针。精神最好的时候,应读重点精读之书;开会时也可视情况带本“应阅之书”;购物排队,可以读外语书;出差旅途,则可浏览武侠小说、现代派歌一类的文艺图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