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4:36:2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398页(596字)
指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为记录手段的一切知识载体。
文献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被固化于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信息;一是记录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古今文献类型一般可分为非印刷型文献(如造纸术发明前的甲骨文、金石铭文、简策、帛书和造纸术发明后的各种写本等)、印刷型文献(即古今各类印本的图书、报刊、资料、档案等)、缩微型文献(如缩微平片、缩微胶卷等)、视听型文献(如电影胶卷、录像带、录音带等)、机读型文献(如计算机磁带、磁盘、光盘等)。“文献”一词起源很早,其含义也在逐渐变化。
《论语·八佾》即载孔子言:“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南宋朱熹在其《四书集注》中为此作注说:“文,典籍也;献,贤也。”意即文献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历史资料,二是指熟悉历史掌故的人。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最早以“文献”为书名的着作。其《自序》中解释说:“引古经谓之文,参与唐宋以来诸臣奏议、宿儒之议论谓之献。”则其所谓“文献”,已完全是指各种各样的典籍和文字记录了。近现代一度强调文献的历史文物性,如《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将“文献”解释为“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随着技术手段的革新,人们对文献的认识逐渐突破了“图书文物资料”的范围,文献的形式正在不断丰富,其范围也将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