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字体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409页(778字)
书刊文献制版印刷所特有的规范化的字体,与手写体相区别。
印刷术发明后很长一个时期,并没有独立的印刷字体出现。宋元两代刻书,则多采用欧、颜、柳、赵等唐以来诸书法名家的字体,但均为手写体,书写随意性强,字形变化大。直到明代中叶正德、嘉靖年间,才逐渐形成一种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整齐方正的印刷字体,由于这种宋体的形成受宋版书中字体的影响较大,故称之为“宋体”,又称“匠体”或“硬体”。明末和清代的印书,大多采用这种印刷字体,同时也加以改进和发展,产生了多种宋体字的变体。近代西方铅印术传入我国后,为了制作字模,寻求一种适合印刷使用的字体,当时的刻字高手吸收了宋代以来版刻字体的各种风格,创新了宋体字。20世纪以来,对汉字印刷字体的改进、创新尝试一直在不断进行中。特别是1949年以后,我国在发展自己的字模制造业的同时,组建了一支字体设计力量,对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种印刷字体进行改造和重新设计,创造了一系列标准规范的汉字印刷体。目前我国各印刷厂使用的印刷字体有宋体、楷体、仿宋体、黑体、长宋体、长仿宋体、隶书体、魏体等,其中前四种是基本字体,为图书文献的正文用字。标题用字除前四种的大号字体外,还经常采用后四种字体。各种字体还大多有其变体,如长有长宋、长黑、长仿宋等体,扁有扁宋、扁黑。当代采用照相排版技术,还可排出多种多样的斜体和变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还出现了各种细等线体字作正文排版,效果也比较好。
汉字印刷字体仍在不断发展中,我国的汉文铅合金活字,早期只有1-7号七种规格,后来由于这七种规格仍不能满足出版印刷事业的发展需要,逐渐又在这七种字号中间,又插入了一种小号字体,即小一号、小二号、小四号、小五号等,在一号字之上,又增添了初号和小初号等。字体的大小,除用号数制外,还可用点数制、线数制和级数制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