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4:42:2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414页(608字)
简策和版牍的合称。
简策是我国最早的正规的图书形式。简是用来书写文字的竹条或木条;将许多根简用绳子按一定的方法编连起来就叫做“策”。
竹简的使用较多,北方不生长竹子的地区则多制作和使用木简。一般每根简只写一行文字,宽一些的木简也有写两行甚至更多行的。
简的长短则随书写内容的重要程度而有所不同。一般说来,重要的书籍或记重要的事情用长简,其次用中简或短简。
以汉尺衡量,长简为2尺4寸,中简为2尺,短简为8寸,但实际上尺寸长短并不十分严格。竹木简按顺序编连成策,大多用两道绳横编成竹帘式,也有用单绳或三道绳横编的。
或先写后编,或先编后写,视具体情况而定。简策最前端常常有两根空白的简,叫做“赘简”,赘简背面多书写篇名或书名,称为“标简”。编连好的简可以卷成一束,卷起以后,标简上的字露在外面,其保护书的作用如同册叶装的纸本书的封皮一样。早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的商代,简策就已经出现了。
《商书·多士》篇中记有周公对殷代后人的训词:“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此后直到东晋末年(5世纪初)桓玄称帝后下令以纸代简,其间1600多年,都属于中国图书史上的简策时代。
简策之外,同时还有版牍等图书形式。
一块刨削后用于书写的木板叫做“版”,写了字的版叫做“牍”,一尺见方的牍叫做“方”。
版牍面积较大,多用来绘图、书写公文和信件等。后世以版图指代国家的疆域,以尺牍指称书信,即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