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具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1318页(749字)
英国哲学家、政治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着。
中译本由许宝骙据爱理斯和斯佩丁的英译本译出,商务印书馆1984年出版。培根出身于伦敦的新贵族家庭,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皇的掌玺大臣。13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
在詹姆士一世时代,曾三次进爵,五次升官。1617年任掌玺大臣,次年升任英格兰的大法官。
1621年受封圣·阿尔班子爵不久,因受贿被革职。不久病逝于高亨堡乡村老家。
主要着作有《论学术的进展》(1605)、《论古人的智慧》(1609)等。培根立志要复兴科学,对人类知识加以重新改造,拟订了包括6大部分的《伟大的复兴》的写作计划,《新工具》就是其中已完成的第2部分,侧重研究科学方法问题。1620年出版。全书分序言和正文两部分。
序言简单说明写作本书的目的和意图。正文2卷,第1卷阐述全书的哲学基础,批判阻碍人们认识的错误方法和种种假象,提出并论述了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和真正归纳法的基本原则。
第2卷确定知识的目标在于探索和研究简单性质的形式,提出了简单性质和形式的关系理论,阐明了归纳法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进而分析论述了进行归纳的具体步骤。培根对文艺复兴以来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的人文主义思潮,在哲学上加以论证和发展。他认为人可以驾驭自然、征服自然,这种力量来源于人类关于自然的规律性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至今仍激励人们奋发探求知识、勇于开拓的着名口号,就是培根这种思想和信念的最精炼的概括。
《新工具》系统批判了中世纪经院哲学,深入地探讨了科学认识方法,在近代开创性地提出了经验认识原则和方法,奠定了归纳学说的基础,对欧洲近代哲学的发展、近代科学的建立等,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