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辽宁大学出版社《语文大辞海》第1181页(1526字)
(一)〈助词〉
1.用在句末,表示陈述、疑问等语气,可译为“了”、“呢”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从前跟我祖父居住在本村的,现在十家剩不下一家了。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这是有权势的人谋划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对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糊涂啊!
④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记王忠肃公翱事》——当初,先皇帝把僧保买来的西洋珍珠赏赐给侍臣,我得到八颗。
2.用在句中形容词(多为迭音词)后,作词尾,和“然”相当,可译为“地”;有时也可不译。
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因而就惴惴不安地抚弄玩赏不停。
②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原君》——可是那些目光短浅的儒生却认为君臣大义是普天下都存在的道理,无法逃避。
甚至像桀、纣那样暴虐的人,还认为商汤王、周武王不应该讨伐他们。
(二)〈兼词〉用在句中动词、形容词后,相当于“于之”。
“于”作介词,“之”作代词,两者可根据上下文的语意灵活译出。
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仲永长到五岁时,还不曾见过书写用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笔墨纸砚,他父亲对这事感到很惊奇。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凭您的力气,还不能铲平魁父山那个小土丘,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投放挖下的土石?
③始而惭焉,久而安焉。《原君》——开始对这事感到惭愧,时间长了对这事就心安理得了。
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报刘一丈书》——哪至于又蒙您送东西给我,那么我将拿什么对您报答呢。
〔附〕“焉”作代词时,常依附于动词后作宾语,可译为“它”、“他”等;作代词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动词前作状语,可译为“哪里”等。
①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狱中杂记》——然后劝诱犯人找保人,就可以在外边居住,先估计犯人家里的财物的多少来确定敲诈的等次,然后就由大小官吏把它瓜分了。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苏州的老百姓正痛恨他,于是乘他厉声呵斥时,就大喊起来追逐他。
③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原毁》——舜,是个大圣人,后代的人没有能赶得上他的。
④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游黄山记》——如果不是来第二次,哪里知道黄山如此奇妙。